本刊、网周正东
农贸市场是一座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它既是市民的“菜篮子”“油瓶子”“米袋子”,承载着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幸福”,又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于细微处呈现着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底色。
近日,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保滩街道农贸市场,过道宽敞明亮,摊位整齐划一,各类农副产品琳琅满目。“以前地上总是湿漉漉的,夏天味道重,老人怕摔跤都不敢往里走。现在亮堂又清爽,买菜都成享受了。”居民周阿姨拎着刚买的水果笑着说。占地8000平方米、服务周边数万居民的保滩农贸市场用55万元完善了配套设施,提升了整体形象,经过30天紧锣密鼓地施工于今年6月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业,让小小的“菜篮子”拎出了满满的幸福感。
农贸市场,一头连着大小商户的饭碗,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保滩农贸市场外,环境整洁、非机动车辆停放有序。市场内,地面干净清爽,各区域功能分区布局科学合理,各摊位摆放整齐卫生。“农贸市场改造是为了方便老百姓,老百姓需要什么,农贸市场就提供什么。”保滩街道党工委书记朱立成将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的初衷娓娓道来,“高颜值、年轻化,能吸引人流进来;热辣滚烫的烟火气、有温度的社交生活,更是菜市场区别于线上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为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的环境设施,街道直击痛点,从“面子”到“里子”系统升级,修补破损墙面和积水道路、改造排水系统、增设分类垃圾桶、安装监控设备、购买消防器材、统一商户招牌等一系列措施,让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还将原本的杂乱市场分区重新划分为鲜肉区、蔬菜区、水果区、水产区等不同区域,方便群众购物时快速选择。另外还升级了公厕,设置了农药残留检测室,每日严格抽检蔬菜样品,数据实时登记备案,让“烟火气”与“安全感”并存。
“市场现在设有考核机制,对商户来说,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对老百姓来说,买菜更放心了。”猪肉摊主老张欣喜地表示,“菜场经过改造,环境好了,消费者买得放心,我们经营起来也更有动力。”前来买菜的居民也对市场的新变化纷纷点赞。
硬件升级易,长效维护难。街道在改造之初就同步谋划可持续发展路径,在硬件环境改善后,街道出台了《保滩农贸市场精细化管理制度》,实施考核机制,市场管理方同步推行“门前三包”和“日巡查”机制,引入现代化市场管理理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仅提高了市场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减少了商户的纠纷率。“下一步,街道将从多方面持续对农贸市场进行科学规划,不断提升市场的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消费者满意度,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朱立成说。(王立新 唐红芹 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