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兆宽 摄)
在江苏省兴化市陈堡镇的田野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创业导师。年过花甲,却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托起青年农民的创业梦。2024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为当地农业创业的闪亮名片,这位银发老者就是姚长松。
一句承诺点燃创业火种
故事始于2024年冬天那场棘手的土地纠纷。唐庄村五十亩大棚因前承包商经营失败陷入僵局,发包方、承包方与田主的矛盾重重,让这片土地成了无人敢碰的烫手山芋,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创业者赵存亮想试却又踟蹰不前:“这地我熟,可大棚种植我真是门外汉。”是姚长松拍着胸脯承诺:“技术我包了,产供销一条龙我也包了……”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让赵存亮吃下“定心丸”,最终在竞标中成功拿下经营权。
田间课堂点亮转型曙光
赵存亮最初选择种植熟悉的羊肚菌,他没日没夜地在棚里,满怀期待种下第一茬菌菇,却在成熟期突然大面积萎缩,产量惨不忍睹。 接到消息的姚长松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蹲在大棚里仔细查看土壤后,找到了症结。荒地杂草残菌多,土壤板结缺水,得先养地。他提出轮作方案,让赵存亮先种时令蔬菜,既能快速回本,又能通过轮作改良土壤,为冬季羊肚菌打基础。从此,陈堡集镇到唐庄的乡间小路上,常能看到老姚骑着三轮车颠簸前行的身影。他总是径直钻进大棚,摸摸土壤湿度,看看作物长势,再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在心里。“现在丝瓜不能追肥,追了只长藤蔓,影响结果……”“辣椒不能光看长势不衰就一个劲地浇水施肥,那会适得其反……”这些贴地气的指导,成了赵存亮最珍贵的创业秘籍。
银发智慧结出致富果实
在姚长松的悉心指导下,赵存亮的大棚在春夏时节迎来丰收。小青菜翠绿欲滴,大椒挂满枝头,豇豆垂成“绿帘”,丝瓜、水瓜、甜玉米等时令蔬菜陆续上市。姚长松不仅管种植,更管销路,他牵线搭桥江都客商和田头散户,让新鲜蔬菜从采摘到售出不过数小时。初步核算,每亩蔬菜收入达2000元,不仅轻松覆盖1400元的租金成本,扣除化肥、农药和人工开支后仍有盈余。更让赵存亮欣喜的是,老姚指导的“水泡田”技术——利用换茬间隙放水淹田10至15天,不用农药就能杀灭病虫害和杂草根系,让这片闲置多年的土地重新焕发活力。
“今年冬天,我的羊肚菌肯定能丰收。”大棚里,赵存亮满是自信。而不远处,姚长松正弯腰查看土壤情况,银发在阳光下闪着光,守护着青年创业者的梦(时庆涛 宋加宏 冯兆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