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合议庭”亮剑跨区域非法填埋固废犯罪

2025-08-15 12:23:54    来源:江苏中心    

全国生态日临近之际,里下河环境资源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跨区域非法填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本次庭审首次启用“七人合议庭”审理模式,以更严谨的司法程序、更广泛的民主参与,彰显了人民法院对环境资源犯罪“零容忍”的鲜明态度,以及用“最严密法治”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担当。

12242902128796254_33.jpg

案情直击:跨省非法填埋,生态损失触目惊心

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期间,被告人张某详、姚某、胡某华等11人纠集形成非法处置固废链条,将通过多层中间人介绍转运的上海、盐城等地工业固体废物,违规倾倒并填埋于江苏省建湖县多处农田、荒地。经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非法填埋固体废物总量逾2100吨,造成土壤污染修复、地下水监测等公私财产损失逾1450万元,导致案发地土壤重金属超标、地表水生态功能受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持续性破坏。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检察院以污染环境罪对11名被告人提起刑事公诉,并同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其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同时在市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12245873732805181_33.jpg

司法亮剑:七人合议庭,提升审判公信力与震慑力

此次庭审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人民陪审员法等规定,组成由3名法官与4名人民陪审员共同参与的“七人合议庭”进行审理。这一审判模式既落实了“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应当适用七人合议庭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又通过邀请专业背景人民陪审员参与事实认定,有效拓宽了司法民主参与渠道,提升了复杂环境资源案件的审判透明度和公信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禁止非法处置固废的法治背景下,七人合议庭的运用传递出“用重典、治顽疾”的强烈信号,既让环境污染犯罪付出应有代价,也以有力举措护航生态文明建设。

12252761512495709_33.jpg

里下河环资法庭成立以来,始终聚焦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通过组建专门审判团队、完善跨区域协作机制、强化公益诉讼裁判规则等方式,持续织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此次七人合议庭审理跨区域污染环境案,既是对环境资源审判机制的一次创新实践,更是以司法之力护航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

(陈文滔  欣旭伟)

[编辑:MR ZHAO]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吴家场路1号院邮编:100000电话:010-50989088邮箱:zgsxldjckw@163.com

出版物许可证编号:新出发 京零字 第 海240155号

Copyright © zgxsldjc.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5109503号